令人困擾的善意

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,久未碰面,想著如何開啟話題,於是聊聊近況。

時間太久,所謂的近況就是這五六年來的事都一併簡單說說; 懷孕、生子、當母親的心情,連同生病那一會兒的事都夾在兩三句裡作為淡筆帶過。

通常會開啟誠摯的話題,都是為了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,或許兩人能夠有深度的交談,畢竟我們已沒有年輕時的本錢,時間分秒都甚為重要。

甫聽我這兩句頗為特殊的生病過往,一般人的反應都是震驚,而後語塞,冷不防地脫口一句「哇!」「我天!」之類的驚詫。

為了讓對方心情平復一些,我會讓他知道,這些都已被我當作生命的養分,撒在心土上了,如今會更珍視身邊的人事物等等。

但這一次的交流,令我久未平息,我才發現,原來在心土上長好的苗,還是得細心照顧,別人想在其上澆多餘的水,得適時拒絕。

/

就在我們談話後的數日,朋友主動聯絡我,告訴我,該再繼續做「深度的檢查」!

(註:朋友有醫學背景,帶著一個團隊研究癌症相關的領域)

朋友將我的歷程與公司高層的專業學者探討,認為我家屬於系統性的問題,手術與治療僅是刨除病灶,不能找到病源,因此必須再去做「balabala等等等….」的檢查。

這些還不夠,朋友還特別叮囑我,一公分的組織能分裂出十億個癌細胞,若不謹慎防範,就「一定會再復發」!

我語塞了!

梗在喉間的不知是「謝謝好意」還是「XXX」,朋友間的情面讓我忍住暗裡洶湧的不適,最後是感謝朋友的「憂心忡忡」,我自覺有基本的知識,且對身體負責,該做的一樣不落; 至於那些看不見的「癌細胞分裂」,已超出我的掌控範圍(除了正常飲食作息之外),因此拒絕了他的善意。

/

那天後,我想起作家楊絳說過:「說話有藝術,聽話也有藝術」。

生活中,這樣的「善意」很多,想以此為文,不為鼓勵遠離和譴責這樣的聲音; 而是聽話之後,做與不做之間有個度,自己知道做到什麼程度,心裡有平安,再多,那就是負擔。

聽人說話,無法像說出口的話,能自由選擇,無法將對方的嘴「趴」的一聲就闔上,但卻可以聽而不聞,選擇在我,不必耗神去檢討他幹嘛對我說這樣的話,套一句阿德勒的觀念,「那是他的事,不是我的事」!

我能做的就是問我自己,我聽到後會害怕嗎? 如果會就去面對,如果不會,那就坦然面對自己的決定,身邊他人的善意那麼多,我傾向「不多作闡述」,負面漣漪範圍太大,會浪費太多時光。

大概這陣子我所學到就是如此,人有自由選擇拒絕困擾的聲音,也有自由將這些「不加以闡述的善意」留在心的外面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