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有問題,而是轉彎才能想通

這題真難

剛才可可拿了一張小學二年級的數學練習卷問我,她不知道題目在問什麼,我一看這是一道邏輯問題,題目是這樣的: 「一個橡皮擦比一個迴紋針長,姊姊用這兩種物品來量原子筆,請問是橡皮擦還是迴紋針量的次數比較多?」

「嗯! 思考過程確實需要轉個彎,那妳先回答我,橡皮擦跟迴紋針,哪一個比較長?」

「嗯….是…迴紋針吧!」

我倒吸一口氣,按住心中湧動的暗流,眼睛睜大的再問一次,「妳確定? 是誰比較長?」

「…是迴紋針啊!」可可小小聲地覆述。

話說,「比」東西這類的題目,從可可剛學數學時就卡住了,她的邏輯問題點在於,不知道到底是「前面」比「後面」,還是「後面」比「前面」,早在一年級時就針對這樣的敘述型的題目輔導過好幾回。

所以對可可來說這是一道時而理解,時而又混淆的題種,加上這題的「字數」敘述較長,或許又當機了也說不定。

只是身為家長難免著急,都二年級了,要何時才能將這罩門理清頭緒?  

但我必須忍住,按著情緒緩緩地說,「妳要不要再念一次題目? 把題目讀懂?」

我知道各位看倌讀到這,心中一定有許多經驗和想法,且慢,容我再自我吐槽一下!

於是,當她再次念完題目後,答案依舊堅持初衷,我內心的暗流瞬間化做湧泉,

「怎麼會呢?!  妳怎麼還是搞錯啊!」我的音量忍不住升高也發怒了。

對! 請原諒我,無法按耐著急的心,想著,不知道為什麼這對她而言這麼困難; 困難地讓母女間的學習變得很艱澀。

沉澱了一會,回想這一陣子的親子狀態,自覺些許懊惱,檢討了自己教學上的態度,同時也讓我再更深一層的反思。

想當初

我們這年紀的父母,身邊不乏兒女經,除了朋友之間日常分享,連在醫院裡也有類似的話題

還記得可可兩年前的治療期間,回診時遇上一位同樣罹患ALL的大哥哥,當時的他,治療也尚未完成。

候診時,他的媽媽就和我們聊到,她打算請叔叔(醫師的暱稱)允准哥哥每周能有兩三天的早晨去趟學校,考慮到中學課業繁重,不希望兒子因此學習落後。

不只如此,她也想替兒子找個家教老師,能在治療期間加強補習,追趕著因治療落下的進度。

我印象之所以深刻,是因為當時對此有所疑惑。

「這位母親真是積極! 病還沒完全好就去學校,萬一抵抗力不足,不慎感染,豈不是得不償失?」

「學業有身體健康重要嗎?」

從醫院回家後,我就跟孩子爸說,可可日後就平平安安長大就好,我們不用太過要求她的功課。

當時的心境真的很像蘇軾貶官後,自諷所言:「惟願吾兒愚且魯,無災無難到公卿。」

我甚至不要求我的孩子能有「公卿之職」,蘇軾是感歎聰明一生,卻落此境地,我雖沒有這番波折,但對我們來說,那時刻的所面臨的景況,不免想著「若能因皓首窮經而有一番天地,那是機運,但未來的一切誰又能說得準?」 

何況,健康對我們來說,著實得來不易,無災無難便是最大的心願。

曾經因為未來的不可期,而這樣自詡無所求的我,如今怎麼卻為了孩子的魯直,急切難抑? 

與其孜孜矻矻,不如把握此刻的健全,不比汲營求取來得更為踏實嗎?

難道身處世界洪流中的我們,也作不好「比輕重」這道題了?

或許需要換個角度思考

好不容易將可可的數學題搞定,趕羊般的請姊妹倆速速梳洗上榻,我好與先生重新討論一下這陣子以來對於孩子的「期待」。

雖然父母之愛子,我尚且還未「為可可之計而深遠」,但我想,我們看待孩子的未來,也會隨著他們的成長,和這個世界的演進,變的越來越不單純。

長此以往,身為父母,是很有可能逐漸加諸自己的期望在孩子身上,或許不一定是顯而易見的成就,很多時候是期待他們往「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向」。

但,這麼說來,似乎也沒什麼大問題,父母嘛! 也是有其責任,有點期待也是合理的。

我相信人生存的本能會成為我們努力的驅動力; 追求健康是,追求實現自我更是!

這就讓我想到,曾經在書上看過古哲學家Epictetus提到,「人害怕的不是事物本身,而是自己看待事物的觀點。」

幾番思忖後,發覺,其實不是過去的我又或是現在的期待是錯的,而是我需要明白,一個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件事,能幫助我理解全貌也能更加的客觀。

階段的不同

過去治療的那段時間,是一段屬於我們家很特別的經歷; 一段和孩子一起面對與學習的過程。

那時的目標很明確,就是要康復,要迎風而上,但這需要很大的力氣; 我們會認為所有的事都能被擺在後面,所以這樣的期待放在當時候是能理解的。

幸甚,可可能在她的生命裡贏過一回,她治療完的那一年是五歲,她的視野才正式打開了序幕,我們能為她展開的是什麼? 是我和孩子爸的課題。

這也再次讓我想到一句話; 「After 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.」這是身為德國足球教練Sepp Herberger在2014年足球世界盃贏得冠軍後所言。

深刻留下一筆,提醒所有人在贏過之後,仍要繼續往前看,繼續為下一場戰役準備與努力。

接下來,可可確實會面臨到來自成長的壓力,有競爭、有高下、有現實不能改變的不公平,不過,我也相信這是一個階段,一段能使她們內裡逐漸強大的過程。

而我們成為她的父母,能賦予的很有限,我或許無法把她生得很與眾不同、很有力量,但這也提醒我,追求即便是生而為人的本能,但轉個彎或許又是另一重柳暗花明。

更大的獎賞

人通常是會傾向尋找獎賞,心理學大師Mihaly曾在書中提到過一個概念,現代的人為了要抵抗生活中的沮喪和焦慮,也想讓自己不受社會環境的影響,因而依賴來自周遭的獎賞或是懲罰。為了能夠擁有對於獎賞的自主權,人會開始改變、調整、改造經驗。

確實,為了能夠得到更多正向的回饋,我的確會希望凡事都能順利、得心應手,於是當面對到孩子的種種,我總是會盡力的調整方法、改變行進的過程,為的就是讓彼此都能更往前一步。

不過,需要明白的是這些小細節的背後,我能將這種追求放在更深層次上的滿足,期待與前進之餘,享受其中的獲得,從而有更真實的回饋。

就在我以為孩子都已入睡之時,兩姊妹在門前探頭探腦的希望我能進房陪睡。

「媽媽,妳可以陪我跟天父上帝禱告一下嗎?」

「嗯,妳想要說什麼?」

「親愛的上帝,希望祢幫助我可以快快樂樂的,身體健健康康的,然後我就能看懂數學題目了!」

孩子總是那麼簡單,不是讓我回首過去,亦不是讓我們追逐未竟之路,而是在她們成長的路上,有許多不可多得的時刻。

未來的確難期,媽媽相信上天定會賦予妳們獨特的羽翼,雙翼宛若垂天之雲,怒飛千萬里!

1 則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