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為了省下幾萬元造成未來成百上千萬的損失

前幾天我和先生聊起一段往事,幾年前先生肺腺癌手術後第一天,護理師來幫忙清引流管的血液時說起,當年醫院實施院內體檢,一百多名員工參與肺部電腦斷層的檢查,竟篩查出8位輕重不一的肺癌患者,比例驚人,讓人印象深刻。

我記得肺部電腦斷層一次得自費6000多元,當時我們也是再三考慮才做下決定,先生也因此才有幸早期發現肺腺癌。二十分鐘就要價6000多元,雖然當時感受上覺得是一筆不小的費用,但事後回想根本不足掛齒。

說到這我其實是感慨的,因為前幾天我去探望了小P(之前文章分享過的一位肺腺癌晚期的朋友)。她談到這場病的花費,光是標靶藥物和放射治療(光子刀)一年約莫400多萬,其中不包含單次手術,及手術延伸出來的醫材和病房差額,粗估恐怕得再加30多萬。小P的療程還不算特殊,若是近年新興的 免疫治療法,那恐怕就是一年500萬起跳。

一年500萬的治療費,那幾乎是足以拖垮一整個家庭的金額。雖然過去生病時略有聽說,但仔細了解小P的情況後,難以想像先生和我若沒有提早發現,那會陷入什麼樣的財務困境。

▮健保可以覆蓋多少

聽到這麼大的治療金額,可能有人會好奇,那健保能給付的範圍有多少? 

由於我們的健保是總額制,大家可以想像健保就像一塊大餅,社會醫療需求遠超過一塊餅能均分的量。 然而健保對於癌症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都是「有條件」的; 舉例來說,像是「特定部位已轉移」或是某些指數符合給付標準,才有機會申請補助,但通常這都已是非常非常嚴重的情況。因此,健保很多時候無法全備,難以滿足的部分,就得依照疾病需求額外自費了。

但很多人會忽略一件事,以上所說的都還只是「治療範圍內」,是看得見的「冰山上」的花費。

「冰山下」的屬於生病後延伸出來的費用,像是

追蹤門診費用(可可一年門診追蹤是兩萬四千元); 若生病的人是家庭「主要成員」,就會產生家庭清潔費、#營養補給品費,或請阿姨到府 烹飪費等等。再往遠一點想,這個成員因 生病無法工作造成的損失,更會 大大影響家庭收入。

生病得花這麼多錢,你可能會想,那就提早規劃,像是保險、理財、存緊急預備金,以備不時之需。我想說的是,積極的理財規劃沒有問題,但不知各位有沒有想過,「早知道」相比積極理財,區別是能少受一些苦,也會減少因「來不及」而有的「心理負擔」。

▮千金「可」買早知道

健康檢查,就是一個「早點知道」此刻自身健康狀態的選項,換句話說,是種可預知的效益。

人們傾向能好好的掌握自己的將來,生活中提前預知天氣、外出導航有助於我們生存。健康亦是,如今的科技一日千里,大幅降低知識門檻和成本,甚至「不需要千金」就能買早知道和寸光陰(無聊算一下,以現在的金價千金相當於八千萬新台幣)。

檢查花費又何須千萬,以目前國內的健檢可大致分為

1.國健署推行的 免費成人體檢和 癌症篩檢。

2.各大院所提供的 自費健檢。

即便是自費的健康檢查,依據不同的需求,分列成不同的套餐組合,價格可從八千到八萬; 但無論如何,相較於重病之後百萬的治療費用,那是無法相比擬的。

▮我簡單整理了健檢相關內容供參考

1. 從何開始注意

•先觀察自己過去的檢查報告中 #紅字 

•回想平時的作息和飲食。

•家族病史,只是提醒,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生

•查好發年紀,高危險族群

2. 身體不舒服再去可以嗎 

•台大家醫科曹玉婷醫師說過:「身體有不舒服才檢查,是治療(就醫),不是健康檢查。」

•全職媽媽不像公司有固定體檢,需特別注意。

3.免費和自費內容

●免費:

45-65歲之間,三年一次的健檢; 55歲以上原住民、35歲以上罹患小兒麻痺者、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健檢。

成人健檢項目內容

1.基本身體及理學檢查

2.腎功能和心血管的血液檢查

3.B肝抗原、C肝抗體

免費癌症檢查部分目前是針對子宮頸癌、大腸癌、乳癌、口腔癌、肺癌,特定年齡內提供檢查。

以上均可從國健署網站上查詢。

●自費:

綜上,免費沒有包含高階影像(ex.超音波、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等),內視鏡(ex.大腸鏡、胃鏡)。

自費相對免費,在於進一步發現病灶。套餐組合區間從8000-80000元不等,各大院所略有差異,差別在於高階影像的費用較高,但 不代表最貴就最好。

4.項目多怎麼選

建議從著重考量:

•性別: ex.女性乳房和婦科的影像檢查,參考好發年齡及病史。

•病史: 家族病史,自身的慢性疾病(報告紅字),針對該方面進階檢查。

•生活型態: 作息不規律、飲食不固定者、抽菸、高頻飲酒、少運動者,若符合國健署建議年齡,先考慮免費的成人健檢; 其餘年輕族群先到家醫科門診諮詢。

•過往報告無紅字的健康寶寶,可規畫三年一次的自費體檢。

5.地點怎麼選

•診所:方便,項目有限。

•醫院:儀器健全,科別齊全,方便安排回診,但檢查需與病人一起排隊,等候時間較長。

•健檢中心:體驗好,沒有一般病人,看診需回醫院。

▮投資健康值多少

要認真得規畫起來,若固定每三年一次,平均一次三到四萬來說,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。若體檢報告也的確沒什麼大問題的話,那會獲得什麼?

畢竟這樣的投資不像理財,有實質可見的回饋; 但我會說,這就像是定心丸,一種無後顧之憂的安心,能義無反顧的把握時光去追求和體驗人生。相較於不確定、提心吊膽,或鴕鳥心態,生命中有一份坦然無懼的信心又值多少呢?

耶穌曾說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卻喪了自己,賠上自己,有甚麼益處呢?」

這篇內容我醞釀了很久,一直在想該怎麼和大家聊這一類平凡到俗濫的常識,但希望就這些真實的經歷分享給你,因為 健康能槓桿出的生活品質無法計量,非百萬能及。

▮目的是為了改變未來

在小孩、我、先生陸續罹癌後,我們深深感受到時間的寶貴,這種聽來老掉牙爛大街的感言,於我們家而言有一度都是奢侈的。因此當看見小P每一天努力地鼓舞自己,但又感嘆身體撐不起她堅強的意志時,我非常的心疼。

也加深了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動力,鼓勵大家兢業持家之餘,停下來了解自己的健康。如同原子習慣作者James Clear說道:「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。」

我把從原子習慣裡談到的理論,轉化成有助於促進健康的方法,提供給各位參考,希望能幫助各位把健康從無意識的動作(視為理所當然)變成「有意識」(具體行動)的層次。

好比說,你平常有某種「固定的習慣」,在做完這個習慣的動作之後,立刻執行「新的習慣」,這種方法作者把它稱做「習慣堆疊」。舉例來說,若平常喜歡炸物,那就多加個蔬菜。若平常喜歡坐著追劇,那就多個五分鐘站著看。

一點一點地建立新的習慣,慢慢把健康意識變成「你的習慣。」

我明白健檢是有阻力的,有些人擔心會因此檢查出問題,但我總相信發現問題或許不是一件壞事,可能在初次得知身體有狀況會有些衝擊。但換位思考,發現問題是種覺察,先有覺察才能改變,改變的益處帶來感謝,感謝「#還有機會能改變」。

最後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健康,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實現夢想。

可可與媽媽簡介:

我是筱珊,是兩個孩子的媽也是前護理師,這是我們家經歷癌症後的粉專,分享健康常識、自我成長、家庭的日常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